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她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最初階段醫與食是合而為一的,即醫食同源、藥食同源。以后逐漸分為藥和食,中醫現在很多藥和食也無法分開,即既是藥又是食物。第二階段就是20世紀醫學借助細胞生物學的發展,特別是抗菌素的發現和應用,將醫藥和食物嚴格區分開來,將醫治疾病完全依賴藥物,包括代謝性疾病,二次世界大戰后外科發展很快,某些器官移植的成功無疑是一大進步,但是有些器官是不能移植的,比如患腦癡呆的腦。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四大死因以及一系列的疑難頑癥,單靠藥物是無能為力的。21世紀將是第三階段,這一階段將是元素平衡醫學的食療階段。醫療與食療或藥與食主要的又由分變為合,這一合較上古時候的合在層次上要高的多,目前看來是最高層次的合。簡言之,醫學從古至今乃至21世紀的將來,醫與食經歷了合——分——合三個階段,現在是元素醫學食療興起發展的時代。
元素醫學是在傳統醫學和現代中西醫學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比如:給患者補充鉀、鈉、鈣鎂、鐵、鋅;給危重病人吸氧;在食鹽中加碘和在主糧中強化鈣、鐵等都是元素在醫學的具體應用。
對于微量元素硒很多人不知道它的重要性,甚至醫院的專家、學校的老師、家長都不認識硒。硒是人和動物體內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重要組成部分,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又稱硒酶,它的活力須有硒的參與,它有很強的清除人體內自由基的能力,還能修復被自由基損害的細胞。因此,體內硒酶含量的多少決定人體的疾病、健康乃至人的壽命。
人類發現硒是在1817年,當時瑞典化學家貝采里烏斯(Berzelius)在研究硫酸礦鉛室泥中沉淀的紅色淤泥時,發現一種性質與硫相似的新元素,便用希臘女神(Selene)的名字命名為硒。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硒還不是很了解,甚至認為它是有毒元素,直到20世紀后半葉,才清楚硒是動物和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而且自身不會合成,必須靠外界補充。
近百年來,硒的營養學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國家最受關注的熱點。有人頗為感慨的說:“我們對硒了解的越多就越體會到硒對我們健康有多么的重要”。硒被專家稱為“生命的火種”、“心臟守護神”、“肝病的天敵”、“微量元素中的胰島素”、“抗癌之王”、“健康的使者”等。最近十年,每年全世界發表論述硒的營養學科研論文超過萬篇,充分證明,硒對人類疾病、健康、長壽的重要性。
古代醫學——傳統醫學,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30歲左右,現代醫學主要建立在細胞生物學的基礎上的醫學,使人類的壽命平均達到70多歲,硒元素的應用可以解決現代醫學無法治愈的一系列疑難頑癥,人類平均壽命過百歲大關是可以達到的。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2px;">(文章內容來源網絡,僅供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請聯系刪除)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wido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