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年,人們就發現硒元素,直到1957年,人們才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硒的營養作用。1973年,美國科學家發現硒是人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的必要成分,證實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與此同時20世紀70~80年代,我國克山病防治研究人員發現,克山病地區的人群處于低硒狀態,補硒能有效預防克山病的急性發作,從而證實硒與人體健康有關。
研究發現:當人體處于低硒和缺硒狀態時,死亡率增加,免疫力低下,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高硒狀態或應用硒的補充劑,則可能具有對抗病毒感染,治療不孕不育,以及減少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作用。高硒狀態可能還有助于減少前列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和膀胱癌的風險。然而,硒與人體健康的相關性是一種明顯的“U”形關系。也就是:當人體處于低硒狀態時,通過膳食或補充劑提高體內的硒水平可獲得各種健康益處;當人體硒狀態適中或偏高時;反而會發現毒性作用,如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引起脫發等。
我國既有缺硒地區又有富硒地區,不同地區居民硒的攝入量的差異巨大,這與當地土壤中的硒含量密切相關,缺硒地區出產的主要糧食含硒量極低。在我國營養學會公布的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成人膳食硒的平均需要量胃50微克/天,推薦攝入量為60微克/天,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400微克/天。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2px;">(文章內容來源網絡,僅供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