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糖尿病都是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高,但也確實有一些患者,餐后2小時血糖比空腹血糖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不防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答案。
1.標本留置時間過長或某些藥物干擾
標本放置時間過長或患者服用維生素C等,均會導致血糖檢測結果偏低。
應對策略:采集后的標本不要擱置時間太長,患者暫時停止服用維生素C等可能干擾結果的藥物。
2.降糖藥物的影響
例如,進行“三短一長”(三餐前注射短效或超短效胰島素,晚上睡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睡前中、長效胰島素用量不足,或者用量過大(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均可導致空腹血糖升高;而三餐前短效或超短效一段蘇用量過大,則可導致庵后血糖偏低。
應對策略:加強全天候(尤其是夜間)血糖檢測,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科學調整藥物劑量,合理安排飲食及運動,保持血糖平穩。
3.肝病對糖代謝的影響
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甚至偏低,進餐后,血糖迅速升高,30分鐘即可達峰(>10毫摩/升),隨后血糖開始下降,餐后2-3小時的血糖值可低于空腹血糖水平。這是由于腸道迅速吸收葡萄糖,而慢性肝病患者肝臟不能相應快速攝取葡萄糖,從而導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2小時后,由于反應性胰島素分泌增加,肝外組織利用葡萄糖增多,可使餐后2-3小時血糖值低于空腹水平。
4.2型糖尿病“前期”或“早期”
此類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略高,“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符合“糖耐量受損”或“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在餐后3-5小時血糖明顯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患者早時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餐后血糖輕度升高,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延遲分泌增強,從而導致餐后血糖明顯下降,甚至低于空腹血糖,一般認為,這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現。
應對策略:改變生活方式,減輕體重,服用葡萄糖抑制劑(或餐時血糖調節劑),可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5.自主神經功能失調
此類患者常常會出現餐后血糖比餐前血糖低的現象,癥狀一般矯情,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短(15-20分鐘),多可自行恢復或少進食即可緩解。發病機制可能與胰島素敏感性增加。胰高血糖素反應減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
應對策略:避免進食可迅速吸收的單糖類食物,推薦低碳水化合物或高脂、高纖維飲食;合并情緒焦慮、易激動、睡眠不佳者,可服用鎮靜安神、調節自主神經的藥物。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2px;">(文章內容來源網絡,僅供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