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是近年來才廣為受人類重視和研究的元素,直至l957年才為schwenz和foltz證實為動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與人類及其他物種的生長、發育有著密切的聯系,近年來更是在心血管疾病中倍受學者們的重視。
1.1 硒在自然界的存在狀態及分布
硒作為一種特殊的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僅含量甚微而且分布極不平衡,世界絕大部分地區都屬于貧硒區。我國自東北向西南地區這一分布帶上更屬于硒極低水平地區,這也是我國克山病的高發帶,經流行病學研究該病與硒攝人量過低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國湖北恩施地區是世界聞名的高硒區。硒在自然界以無機態及有機態兩種形式存在,無機態多以硒酸鹽形式存在于地質、礦石之中,經水溶解后,為生物所利用;而有機態則以硒蛋白及硒多糖形式存在于動、植物體內:經研究,有機態硒的生物利用率要遠高于無機態,而硒絕大多數都以無機態存在于自然界,故一些非貧硒區、亦常發生硒缺乏性疾病,硒在體內量—效關系符合weinberg曲線,呈最適營養規律,其安全攝入量范圍極窄,過低可致克山病等硒缺乏疾病,過高又可致脫發、掉甲等慢性中毒癥狀。故james指出硒生物學效應表現為雙向性,過低過高都會造成脂質過氧化物(LPO)上升,造成膜毒性,因此攝入適量的高生物利用率的有機硒對于預防硒相關性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
1.2 硒在機體中存在狀態和分布
硒在哺乳動物體內主要以硒蛋白形式存在,現已確定主要有9種:細胞內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cGPX),細胞外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eGPX),磷脂氫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PHGPX),胃腸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GI),Ⅰ、Ⅱ、Ⅲ型碘化甲狀腺原氨酸5′脫碘酶(ID),硒蛋白p及w,均以硒半胱氨酸(SeCys)形式存在于蛋白多肽中,其中前4種均為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且硒均位于酶的活性中心,以谷胱甘肽(GSH)為底物還原降解H202,減少體內過氧化物損傷。cGPX,PHGPX,GPX—GI、硒蛋白w均位于細胞內,其中cGPX位于各種組織細胞內,是抗氫過氧化物最重要的酶之一;而GPX—GI主要位于腸胃、肝細胞內;PHGPX位于各種組織細胞的細胞核和線粒體中,是特異的還原磷脂氫過氧化物.而且還有調節蛋白激酶c、鈣釋放蛋白的作用:硒蛋白w位于肌細胞內,而eGPX位于血漿及細胞外液中,3種ID共同維持甲狀腺素平衡;硒蛋白p分布于血漿及細胞外液中,是一種硒轉移蛋白,現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