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百年前(1817年),人們就己經發現硒元素,但直到1957年,人們才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硒的營養作用。1973年,美國科學家發現硒是人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的必要組分,證實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與此同時,20世紀70~80年代,我國克山病防治研究人員發現,克山病地區的人群處于低硒狀態,補硒能有有效預防克山病的急性發作,從而證實硒與人體健康有關。
硒對人體健康的多樣性作用
硒蛋白與某些疾病的發生和預后相關
研究證實,硒幾乎遍布于全身所有的器官和組織,并通過腎臟排出人體。硒進入人體后絕大部分與蛋白質結合,稱為“含硒蛋白”,而在活性中心含有硒代半胱氨酸的蛋白質則稱為“硒蛋白”。人體內至少有25種不同的硒蛋白,這些硒蛋白是人體內重要的酶,如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硒蛋白P,硒蛋白S等,對人體健康有多樣性的作用,如抗氧化作用、抗炎性反應、促進活性甲狀腺激素產生以及抗腫瘤作用等。近二十年來,人們發現編碼硒蛋白基因的多態性也與某些疾病的發生和預后相關,于是更加關注硒蛋白。
硒與人體健康是一種“U"形關系
研究發現,當人體處于低硒和缺硒狀態時.死亡率增加,免疫力低下,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高硒狀態或應用硒的補充劑,則可能具有對抗病毒感染,治療不孕不育,以及減少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作用。高硒狀態可能還有助于減少前列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和膀胱癌的風險。然而,硒與人體健康的相關性是一種明顯的‘U”形關系。也就是:當人體處于低硒狀態時,通過膳食或補充劑提高體內的硒水平可獲得各種健康益處;當人體硒狀態適中或偏高時,再提高硒水平則不再能獲得健康益處;而當人體硒過高時,反而會出現毒性作用,如增加2型糖尿病的風險、引起脫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