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高血壓患者降壓從日常生活習慣入手,了解高雪艷患病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從基本的生活習慣入手。
高血壓患病的原因:
①遺傳因素:大約有60%的高血壓患者,都是因為多基因遺傳所引起的,
②生活習慣: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如鈉鹽攝入過多、低鉀飲食、大量飲酒等,都會成分引起高血壓的導火線。
③一些藥物的服用,如避孕藥、激素、消炎止痛藥等,對于血壓的升高也會有影響。
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大多數癥狀較輕,治療應以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等改善生活習慣為主的方法為宜。但是,當3~6個月后血壓還沒有下降,或出現高血壓并發癥時,就應采用降壓藥物治療。飲食治療多注重少鹽,低脂低熱量的食物,多吃蛋白質的食物,要營養均衡。
中年高血壓初期大多是單純舒張壓升高,而收縮壓不高。當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臟收縮力量增加,排血量增加,加上周圍血管處于收縮狀態,中年人血管彈性較好,主動脈很容易擴張,心臟“打血”并不困難,因此,表現為收縮壓不高。但是,當心臟舒張時,由于主動脈過度擴張,彈性好回縮有力,這時產生的壓力就會比較高,表現為舒張壓升高。病人常訴說頭暈、胸悶、心悸等癥狀。
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5%的人收縮壓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90毫米汞柱,這一現象是由大動脈硬化后失去彈性,血液在收縮期對血管壁的壓力升高所導致的。而動脈硬化的產生與發展則是隨年齡增長,人們攝取的鹽分過多、暴飲暴食、運動不足、壓力過大等原因造成的。